心理资源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资源  >  政策文件  >  正文

构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

发布时间: 2017-03-15 09:10:00 浏览次数:次 编辑:管理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剧,心理行为异常的人群也在逐步扩大,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而与之对应的,相关的服务及管理现状却远不适应相关需求,具体表现如下: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匮乏,培养机制尚未建立;政府、社会、公众协同合作的共识和行动未达成;服务和管理滞后;法律法规尚待起步。对此如何破局?

3月2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科教司联合教育部高教司和研究生司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的2017年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训工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王斌在会上对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个指导性文件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中宣部等22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我国第一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宏观政策指导性文件的出台,该文件明确了卫生计生部门对心理健康服务的牵头职责,“‘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已经成为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的新使命。”

对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王斌在五方面进行了解读。

第一方面,全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与教育。首先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其次是营造关注心理健康、消除歧视的社会氛围。然后是提升媒体关于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事件报道的科学性、适度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有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并积极自助。

第二方面,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对精神科医生至关重要。对存在心理困扰的健康人,提供心理咨询,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扰如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等问题,以便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这项工作可以由社会机构从业人员、学校人员、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等担任。对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主要进行心理诊疗,由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担任。

第三方面,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针对心理创伤人群,在灾后第一时间直至今后的10-20年开展心身状况评估、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同时注重引进社会工作的手法,整合资源开展相关工作。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精神科治疗的全链条衔接递进的服务模式。

第四方面,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用不同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地制宜。如对职业人群制定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规范的综合管理治疗服务,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推广康复服务;为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康复经验交流;全面加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方面,重视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包括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等。对这些人员需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进行网络化管理,建立经常性的心理服务机制,加强人文关怀、跟踪帮扶、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消除歧视、帮助其融入社会,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事件。

他山之石

在我国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服务事业发展的现行阶段,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英国:将精神卫生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议题。

在2010年公共卫生白皮书中,第一次提出同等对待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策略,同时提出了心理治疗普及项目。

众所周知,在英国70%-80%的医疗服务是在全科医生诊所中进行的,将心理治疗的一些工作在全科医生的诊室职工进行普及,同时转到专科医疗机构中去,NHS对这部分费用付费。双管齐下,解决了精神卫生领域的挑战,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得到了治疗的同时培养了大量的心理治疗师。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节省了2.72亿英镑,为公共部门节省近7亿英镑。

德国: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法制化管理

德国作为最早开展心理治疗的国家之一,最大的特点是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法制化管理,最大的一个里程碑就是《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治疗师法》的颁布。如图所示,在整个专业人才的构建中,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发挥了大量的作用。

这样一种培养路径为我们将来将临床心理学专业人才转变为心理治疗领域提供了借鉴。

在德国,行业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由心理治疗医师行业协会对治疗师进行行为规范、伦理法则的监督,同时法定健康保险医师协会对心理治疗师提供保障。这样一以贯之,形成一个大的国家的政策框架。

这就形成一种民众对心理治疗的需求,促使医学领域向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开放,使专业人员缺乏的状况得以缓解。同时将心理治疗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使民众可以真正使用心理治疗的良性闭环式路径图。

中国台湾:心理健康的“一法两师。”

2001年出台了《心理师法》,确定了“一法两师”的管理模式。对临床心理师、谘商心理师(相当于“心理咨询师”)实行统一分类管理。界定了临床心理师和谘商心理师标准和业务范围,规定了专业人员的培养、继续教育、督导制度与证照制度。

心理师的培训由高校的临床心理系、谘商心理系(研究所)培养临床心理和谘商心理专业人才,相应都取得硕士以上的学位,使人才水平和能力得到有力的保障。政府部门主办执业资格考试。

搭体系 建网络

在了解国际现行经验的基础之上,我们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到底该怎么做?在具体落地实现上,王斌认为离不开以下六要素。

一是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三是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四是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五是加强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六是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又分为三层,最底层为各部门各行业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和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两方面。中间层为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上层则为医疗机构。每一层各自都有各自的分工和衔接要求,自下而上,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本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先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这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和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其次是促进人才有序发展,这需要人社部和医疗机构双管齐下进行管理。其次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然后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除以上方面,王斌也坦陈,在国家层面上,

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试点的同时,还要加大推动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训。最终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参与、单位家庭个人尽力尽责的工作格局。


(文章来源于 健康界  文/李晓霞)